#MusicBoleh #就酱听音乐 #就醬聽音樂
音乐的天空,本该百花齐放 🌸。
但愿马来西亚的 #天空 也将如此。
无论是流行、爵士、摇滚、电音、民谣、原创、翻唱 …… 标签和归类可以帮助大家更了解歌手的定位,但不应该将他们边缘化 —— 谁谁谁做的是主流音乐、谁谁谁做的是小众市场。这样的一种区别无疑是将音乐带给我们的集体能量,打得支离破碎。打散的,不只是大家的鉴赏力;也无意识的打碎了大家的包容度。
其实很多人不知道,我15岁开始写歌。当时可写得积极了,搞了大大小小的创作发表会;演唱过很多 demo。我一直都蛮笃定将来若发片,一定是演唱自己的原创作品,这样才屌。
有趣的是,让我走到海外舞台的作品,却是我的翻唱。我的第一张黑胶唱片,也是以爵士的方式重绎邓丽君的经典。
有一度,我被从小一起玩音乐的朋友问,为什么要唱别人的歌?没有其他选择了吗?…… 他的语气里,隐约带着一种轻视和责问。当下的我,无语。深深觉得自己做的音乐被同僚鄙视。
接触的音乐越来越广以后才看懂,要把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改头换面,让人耳目一新,不见得容易;甚至更挑战。听众对原曲已经先入为主,翻唱要如何才能让他们也记住,而且无从比较?这绝非省油的差事。
也许我们都该重新定义“经典翻唱”的水准和面貌。一首经得起岁月的好作品,是可以历经好几个世代的。在不同时代,用那个时代的元素去包装、去定义,把它传唱下去。
没有优秀的翻唱,再过30年还会有人知道邓丽君唱得街知巷闻的《南海姑娘》、《路边的野花不要采》是马来西亚人写的作品吗?年轻一辈的朋友,也许也不会懂【流星花园】里的片头片尾曲《情非得已》和《你要的爱》是出自大马。
翻唱和原创作品并存,而且水平不相伯仲,乐坛就更加欣欣向荣,不是吗?看中国的趋势就知道。他们改编了许多经典歌曲,给了这些作品二度生命。而作品当中,不少数量是出自大马编曲人之手。
我推动优秀的翻唱,也坚持一个歌手始终要有属于自己的代表作。这10年间,很多资深的大马歌手,除了以旧曲新唱的模式发片,也在专辑里收录了他们的原创音乐,像友第、欣彦、周翠岭、The Shang Sisters。他们默默的努力着,还在为自己的音乐天空积累更多的能量!如果只听商台、跳跃式的川流音乐,也许就会错过了这些有温度、有故事、有生命力的音乐作品。还记得你最后一张拥有的实体专辑吗?握在手里质感和味道,你都记得吗?
谢谢你耐心的看到这里。
那我就很不要脸的推荐你听我出道的组合 #2v1g 的作品,《天空》(原唱:#王菲)。
https://youtu.be/480FL9EgdV4